复读无忧,复读宝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高考复读>  复读百科>

高考化学主要考啥知识点?计算公式又有哪些?

2025-08-21复读百科0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等。考生需要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免费线上咨询(老师一对一择校咨询电话)

徐老师:☎15274855379←点击拨打
杨老师:☎18229841031←点击拨打
(微信同号,可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咨询)

高考化学主要考啥知识点?计算公式又有哪些?

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原理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考察部分,涉及物质构成、特性以及其转变过程,还涵盖了原子构造、化学键的形成、化学能量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等。考生必须透彻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深层含义和适用范围,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处理各类具体问题。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

1.常见金属元素

如钠、铝、铁等的性质、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需要熟练掌握。

(1)钠

物理特性:这种物质质地比较容易变形,呈现银白色的金属色泽,其密度小于水却不小于煤油,并且它的熔化温度不高。

化学性质:

与无机非质子体发生作用:断面颜色变深,四钠加得氧生成二氧化二钠呈乳白色;在氯气环境中焚烧产生亮黄色火焰,并伴有白色烟雾,二钠与二氯生成氯化二钠。

接触水之后:会漂在表面,接着融化,然后移动,发出声响,颜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2Na加2H₂O产生2NaOH和氢气上升。

与酸反应:钠遇酸,酸优先。

钠同盐接触,水参与反应。比如钠投入硫酸铜液体里,有气体释放,形成蓝色絮状物,两钠加两水加硫酸铜,等于氢氧化铜加硫酸钠加氢气。

存在与保存:化合态、煤油。

用于制造钠的关键化学物质;充当核反应堆的冷却介质;参与提纯钛、铌、锆、钒等金属;充当钠灯的光源。

(2)铝

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4Al+3O₂==2Al₂O₃。

铝和酸接触:两个铝原子加六个盐酸分子,会变成两个氯化铝分子和三个氢气分子冒出来;两个铝原子加三个硫酸分子,会变成一个硫酸铝分子和三个氢气分子冒出来,铝在普通温度和压力环境中,碰到浓硫酸或者浓硝酸,表面会形成保护层。

铝能够和强碱作用,化学方程式为2Al加2NaOH再加2H₂O等于2种产物加3个氢气分子向上冒出,很多金属都不和碱发生反应,唯独铝是个例外。

铝热反应表现为2Al与Fe₂O₃发生置换,生成2Fe和Al₂O₃,铝展现出突出的还原特质,能够将部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单质金属。

铝的化合物:

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它能够和酸作用,反应式为氧化铝加六氢离子等于二铝离子加三水;它也能够和碱作用,反应式为氧化铝加两氢氧根离子等于二铝氧离子加水。

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通常呈现白色,不溶于水,形态为胶状,能够吸附其他物质。实验室内合成,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根离子;氢氧化铝遇酸会转化为铝离子和水,遇到碱会变成偏铝酸根离子和水。

硫酸铝钾:KAl(SO₄)₂・12H₂O,别名:明矾,化学式解离为K⁺、Al³⁺和2个SO₄²⁻离子,其中Al³⁺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₃沉淀和3个H⁺离子,Al(OH)₃沉淀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明矾被用作水处理剂。

(3)铁

Fe²⁺的化学特征:含Fe²⁺的液体呈现淡绿色,这种离子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参与还原反应。

铁离子二价转化为氧气、氯气、溴、硝酸、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时,会变成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二价的酸性溶液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两个铁离子二价加上过氧化氢加上两个氢离子,等于两个铁离子三价加上两个水分子。

Fe²⁺的氧化能力不强,当它与Zn接触时,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和Zn²⁺,其离子反应式表现为Zn加上Fe²⁺等于Fe加上Zn²⁺。

Fe³⁺的性状:含有Fe³⁺的液体呈现土黄色,Fe³⁺具备显著的氧化能力。

铁离子转化为铁单质,铜单质,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碘离子,二氧化硫,硫化氢,碘化氢等,接着铁离子转变为亚铁离子,请写出以下转变的离子方程式: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和水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铁离子和两分子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单质碘。

含铁化合物的用途及种类:七水硫酸亚铁作为血液补充品和植物铁肥;过铁酸钾充当水质净化材料或用于构建高能电源;硫酸亚铁铵

(NH₄)₂SO₄・FeSO₄・6H₂O

用于冶金、电镀及织物媒染剂;赤血盐K₃

Fe(CN)₆

用于检验Fe²⁺。

Fe²⁺、Fe³⁺的检验方法:

滴加KSCN溶液后,液体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接着加入氯水,液体呈现红色,证明其中含有Fe²⁺;再次加入KSCN溶液,液体依然变成红色,表明存在Fe³⁺。

滴加NaOH溶液,会形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会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这表明溶液中存在Fe²⁺;如果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³⁺。

2.常见非金属元素

氯、氮、硫等的性质、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要重点复习。

化学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多少是沟通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关键,在高考化学里非常重要。它牵涉到物质的多少、溶液的浓淡、化学变化等计算方面。

首先,物质的量可以通过公式n=m/M求得,这个公式里n代表物质的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现在已知某个物质的质量是10克,它的摩尔质量为50克每摩尔。根据这个公式计算,该物质的物质的量等于10克除以50克每摩尔,结果是0.2摩尔。

溶液里,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用c=n÷V来求,这里c代表物质的量浓度,而n代表溶质的量,体积则用V表示。现在已知某个溶液中,溶质的量是0.5mol,溶液的体积是0.5L,那么这个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就等于0.5mol除以0.5L,最终结果是1mol/L。

化学变化里,涉及物质量的确定很有必要。化学方程式里,各种物质的化学系数之比,同物质量的比例相等,以此能进行相关推算。以反应式2A+B=3C为例,假如A的物质量是2摩尔,依照化学系数的比率2比1,能够推算出B的物质量为1摩尔。

2.巧解化学计算

化学运算里,运用一些灵巧的技巧能够提升解题速度,得失电子平衡原则和元素不变原则是大学入学考试里经常用到的技巧。

(1)得失电子守恒法

得失电子平衡法运用氧化还原过程中,氧化剂获取电子的总量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量相等的规律,来实施定量分析。其操作流程包括:

指出化学式中元素价态发生转变的原子,并明确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要说明氧化值的增减情形。如果存在多种元素的氧化值同时升高或降低,就必须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数量比例,把氧化值变动的量值进行综合。

③根据电子守恒配平氧化数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④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物质的计量数。

在涉及P与CuSO₄和水反应生成Cu₃P、H₃PO₄和H₂SO₄的过程里,7.4摩尔能够氧化的磷的量是多少?在形成3P分子时,参与反应的磷的量有多少?

首先,需要考察反应里各元素的价态转变情况:铜元素的价态从二价降至一价,磷元素的价态则呈现两种变化,一部分从零价转变为负三价,另一部分从零价转变为正五价。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原理,7.₄中铜元素获取电子的量是7.5摩尔乘以1,等于7.5摩尔,假设被氧化的磷元素的量是x摩尔,那么磷元素失去的电子数是5x摩尔,因此5x等于7.5,计算得出x等于1.5摩尔。

生成₃P时,铜元素获得电子的量是3摩尔乘以1,等于3摩尔,磷元素获得电子的量是1摩尔乘以3,也是3摩尔,两者合计得到电子6摩尔,假设参与反应的磷的量是y摩尔,那么磷失去电子的量就是5乘以y减去1,等于5(y-1)摩尔,根据等式5(y-1)等于6,可以计算出y等于2.2摩尔。

(2)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原理,是计算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保持不变。在处理复杂的化学反应时,通过考察反应前后特定元素的存在形态,能够迅速推断出相关物质的量。

在特定情形下,PbO会跟Cr³⁺发生作用,其结果会生成Pb²⁺以及Cr₂O₇²⁻,那么针对Cr³⁺的反应,需要多少摩尔的PbO₂呢?

Cr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的+3价升至反应后的+6价,总共上升了3个单位;Pb元素的化合价从反应前的+4价降至反应后的+2价,总共降低了2个单位。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假设需要PbO₂的量是x摩尔,那么2x就等于1摩尔乘以3,计算得出x等于1.5摩尔。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66704913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