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庞大,概念、公式、定律众多,在复习阶段,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至关重要。以下是高中物理的主要复习知识点总结。
免费线上咨询(老师一对一择校咨询电话)
徐老师:☎15274855379←点击拨打
杨老师:☎18229841031←点击拨打
(微信同号,可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咨询)
高中物理内容非常丰富,包含大量原理、公式和定理,在备考期间,必须对知识进行条理清晰的归纳和梳理。接下来,将介绍高中物理的核心复习要点。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运动学
基本概念:
一个点,它具备质量,却没有任何体积和形状,这种点被称为质点。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来说并不重要,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移动和行进:移动是说明物体的位置变动的矢量,为从起始点到终止点的有向线段;行进是物体运动路线的尺度,属于标量。在单方向直线行进时,移动的量值与行进距离相等,通常情况下移动量值小于行进距离。
运动快慢程度可以用速度来体现,速度是具有方向的物理量,包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种形式;速度的绝对值称为速率,速率仅表示大小,是方向无关的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数值除以经过时间,瞬时速度则代表物体特定时刻或特定位置的运动状态。
加速度,衡量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变动值除以变化过程耗时,方向同速度变动方向一致。
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即速度的确定方法,位置变化的计算方式,以及速度与位置之间的联系方程。在这个公式里,第一个量代表起始时刻的速度,第二个量表示最终时刻的速度,第三个量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第四个量代表物体移动的距离,最后一个量则是整个运动过程持续的时间。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仅受重力作用的运动,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属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类型。速度的计算公式,位移的计算公式。
这种运动形式呈现镜像对称特征,往上走的过程属于等速减慢的直线行进,往下落的过程则是无初速的自由下坠。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特定公式表述,包含速度变化关系和位置变化关系,还包括达到顶点时的最高点距离,以及完成整个往返所需经过的时刻。
相互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一种影响,能够导致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出现变化。力具有矢量性质,包含大小、方向以及作用位置这三个要素。
重力源于地球对物体的牵引力,其量值与物体质量相关,指向地面正下方,着力点位于物体中心部位。
弹性力,是指物体经历弹性形变后,为恢复初始状态而对相接触的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形成该力的前提是两者必须直接接触,并且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对于弹簧而言,其弹性力的大小遵循胡克定律,该定律表明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正比,同时与其形变量成正比。
摩擦力:
摩擦力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物体之间必须彼此挤压,接触表面并非完全平整,并且物体间有相对移动的情形,或者是存在移动的倾向。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摩擦因数决定滑动摩擦力,正压力也影响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则依据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状态判定,其值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力的合成与分解:
协同作用与个体贡献:单个外力作用于物体时,其产生的结果若等同于多个外力联合作用时的结果,那么这个单一外力即为这些外力的合成力,而那些多个外力则为此合成力的组成部分。
组合规律:依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获取合力途径包括图解方式和数学求解方式。
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分解,通常依据实际作用产生的效果来实施分解。
高中物理电磁学
电场
电场强度用来表示电场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物理量等于电场中某点电荷受到的力除以它的电量,也就是说。电场强度具有矢量性质,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位置受到的力一致。
电场线具有示意作用,能够展示电场的分布状况,每条线上某点的切线指向代表该处电场作用力的方向,而电场线分布的疏密状况则反映了电场作用力强弱的等级。
电势是衡量电场能量特性的物理量,某点的电势数值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位置所储存的能量。电势差指的是电场内两个位置之间电势的数值差异,这个差异也被称为电压。
电容器是用来聚集电荷的工具,电容表示其聚集电荷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大小等于电容器所带电荷的多少除以两块极板之间电势的差别,也就是。
磁场
磁感应强度,是衡量磁场力度和走向的物理指标,它表明在磁场里放置的小磁针,当它静止下来时,其两极所指的方位即为该位置磁场的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承受的安培力来加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代表电流强度,代表导线的有效长度,代表导线承受的安培力)。
磁力线:跟电力线相似,旨在直观展示磁场的分布情形,磁力线某点的切线指向代表该点的磁场指向,磁力线的密集状况反映磁场作用的强弱程度。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
安培力是磁场施加在载流导线上的力,其量值取决于电流走向和磁场走向的交角,其指向需借助左手定则来确定。
磁场对移动的电荷施加的力称为洛伦兹力,这个力的大小取决于电荷运动方向同磁场方向形成的角度,而它的方向则需要借助左手定则来确定。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效应:当构成闭合回路的某个导体在磁场里进行切割磁力线般的位移,该导体内部便会形成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规律指出,感应电压值同穿过环形导线的磁力线改变快慢直接相关,具体表现为:电压值等于线圈圈数乘以磁通量增减幅度,再除以磁力线发生改变所耗费的时长。
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总是会抵抗导致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高中物理热学
分子动理论
物质构成于众多分子,分子持续进行无序活动,布朗现象即为此类活动的间接表现,分子彼此间存在相互影响,包含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当分子间距特定值时,吸引与排斥力量均衡,分子间作用力消失,当分子间距超出该值时,吸引力量超过排斥力量,当分子间距小于该值时,吸引力量低于排斥力量。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如下,系统内能的增减,等于系统获得的热量,加上外界施加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说明是,热量不会自行从温度低的物体流向温度高的物体;另一种说明是,不能只从某个热源获取热量并将其完全转化为功,同时不发生任何其他影响。
热力学有个重要法则,那就是零度状态下,热量传递会停止,这个最低温度被称为绝对零点,它代表了一个无法触及的极寒界限。
四、光学
几何光学
光在均匀介质里走直线,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都是这个原理的表现。
光的反射现象遵循特定规则,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以及垂直于反射面处划出的直线共处一个平面之中,反射光束和入射光束分别位于该直线的两侧,反射面与入射光束之间形成的夹角,同反射面与反射光束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光线发生偏转的现象遵循特定规则,偏转后的光线、进入时的光线以及垂直于接触面的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偏转光线和进入光线分布在垂直线的两侧,进入角度的正弦量与偏转角度的正弦量之间的比率,相当于两种不同环境的光学特性比值,这个比率就是第二种环境相对于第一种环境的光学特性指标。
光线从密度大的介质传播到密度小的介质,入射角度逐渐增大,当达到某个特定角度时,折射光线会完全消失,仅有反射光线出现,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产生全反射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入射角度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度,临界角度的值与光密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这个折射率是决定临界角度的关键因素。
物理光学
光波叠加时,当两束频率一致、运动方向相同、起始相位差不变的光线交汇,部分地方会出现光波振幅增大,部分地方出现振幅减小的情形,由此构成规律性的条纹图样,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典型的干涉实例包括双狭缝实验和薄层介质现象。
光绕过遮挡物会偏离直线行进,这是一种波动效应。当障碍物或者狭缝的尺度接近光波波长,或者比光波波长还要小的时候,这种绕射效应会表现得更加显著。
光波属于横波类型,其波动方向与其前进路线成直角关系。未受干扰的光线在传播垂直面内,各个方位的波动都存在。而经过特殊处理的光线,只在某个固定方位展现波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