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修建于秦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免费线上咨询(老师一对一择校咨询电话)
徐老师:☎15274855379←点击拨打
杨老师:☎18229841031←点击拨打
(微信同号,可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咨询)
都江堰始建于秦国时期,这项水利工程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与其子带领民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完成,它在全球范围内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唯一保留至今且以无坝引水方式运作的宏大工程,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都江堰修建于秦国。
都江堰地处四川成都都江堰市西部城区,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滨,始建于秦昭王末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之间,由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孙在前人鳖灵开凿的旧有基础上主持建造,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构造共同作用,两千余年间持续承担起防洪与灌溉的职责,让成都平原变成旱涝自如、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如今灌溉范围已覆盖三十多个县市,涉及近千万亩土地。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修建,以不损害自然环境,充分借助自然资源来造福人类为基本准则,将潜在的危害转化为实际利益,实现了人与土地、水资源的完美融合,堪称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一项卓越的“生态建设”。这一创举在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水利事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世界水利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才智,堪称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就,同时也是古代水利设施中能够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属于“继承古代经验服务现代”并且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奇迹。与古埃及及古巴比伦的灌溉工程,同为中国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它们的建造年代相仿,却都因地壳变动和岁月流逝,或已消失,或已废弃,唯有都江堰与众不同,它修建历史极其悠久,现今依然灌溉着成都平原广阔的农田。
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负责修建的都江堰,恰当安排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核心工程,让它们彼此依存,作用互补,和谐协作,整体统一,构成规划得当的整体工程,共同实现分开水流和泥沙、排放洪水和泥沙、引入水源和疏导泥沙的关键功能,确保了干涸时节有水可用,洪水来临时不受淹没。都江堰的三个主要部分,合理地处理了江水自动分开、自动排走泥沙、调节进入水量等难题,从而消除了水灾。
都江堰的水文特征
都江堰市内的水道皆归岷江流域管辖,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常年有水的天然河流,比如岷江本身以及市域内的支流,还有人工修建的水渠,诸如都江堰灌溉系统,另外就是像山间小溪这样有季节性变化的自然水道。岷江属于长江的较大分支,在本地境内岷江主河道总长约四十七公里,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都江堰引水口上游的部分属于岷江上游,穿越本地的龙溪乡、麻溪乡、白沙乡等地,全程大约十七公里;岷江从引水口处分流为两条水道,外侧的水道是正流,现在叫做金马河,流经本地后进入温江、崇州区域,全程约三十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水渠,是人工修建的河道,经由内江引水进入闸口,然后呈扇形分布至城市内部。仰天窝位于市区,横跨四条人工河,由北往南分别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河穿城而过,分别向新都、郫都区、温江输送水源,最终流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